探訪首鋼智慧園,坐自動駕駛車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作者:秦勝南 來源:新京報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14日
今年9月底,首鋼主廠區將首次以智慧園區的面貌“開門”迎客,自動駕駛車輛屆時將成為服務游客的新穎角色。
從2018年起,北京先后布局了位于海淀和亦莊的兩大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基地,為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封閉測試訓練提供專業場地。隨著首鋼園區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行區的啟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開啟新探索。
乘坐自動駕駛車輛是種什么樣的體驗?在首鋼智慧園區正式開放前,記者日前前往探訪并提前體驗了自動駕駛的實況。
自動駕駛車像極了“老司機”
在首鋼園區小西門附近,一輛名為Lite的灰色微型新能源自動駕駛車臨時??吭诼放?。得到工作人員的許可后,新京報記者有機會體驗它的“真本領”。
從外觀看,除了車頂上安裝了配有雷達的四腳架外,其他未見有明顯不同。關上車門,系好安全帶,新京報記者看到,車內中控臺保留了普通新能源車的各項功能。不同的是,在一個神秘的黑盒子里有幾個按鈕,分別是啟動、縱向、橫向等功能。準備就緒后,坐在駕駛位置的安全員按下“自動”、“縱向”兩按鈕,Lite啟動。突然,一輛白色轎車“咻”地從它身旁飛馳而過,Lite車頂上的雷達迅速掃視,檢測行車環境安全后,鎮定地自動打左轉向燈和方向盤,起步,變道,車速保持在20公里每小時,穩穩的表現讓乘客感到安心。
遇超車讓速,遇行人減速繞行,遇障礙物剎車躲避,遇紅燈停車,左轉右轉不忘打轉向燈,在首鋼園區內繞著秀池、三高爐周邊的兩公里測試道路中,面對各種道路狀況,Lite都能機智應對,精準執行,頗有“老司機”范兒。
在復雜路況下,Lite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在一段臨時停車較多的路段,新京報記者留意到,路邊臨停車輛中的兩名人員突然下車,它能迅速感知,減速至10公里每小時以下,在不變換車道的情況下,往左小幅轉彎,既保證行人安全,也不影響車上乘客的舒適感。
感知環節配有3道“保險鎖”
今年7月,Lite正式來到園區,每天進行8小時的“集訓”、“拉練”,每次開啟測試前,安全員會針對前一天出現的待改進問題進行數據調整。
“這幾天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何應對路邊臨時停車。”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園區處于施工狀態,臨時停放的貨車、乘用車增多,人員上下車的隨機性強,需要調整更加安全的數據,“我們把Lite與路邊臨時停放車輛的距離增加至30多厘米,加大安全距離。”
Lite除了需要感知路面行車和車輛,還要識別道路周邊繁茂的樹木花草、路面飄落的樹葉和樹枝等,敏銳的感知系統是保證Lite駕駛安全的關鍵。國創中心智能網聯業務相關負責人周玉祥告訴新京報記者,僅感知一環,Lite就上了3道“保險鎖”。
“測試車輛采用了最高配置。” 周玉祥介紹,Lite配置3種雷達。其中車頂的激光雷達,能實時感知百米內的數據;車身的超聲波雷達,感知5米內路況信息;毫米波雷達則是在雨雪霧等特殊天氣中保障數據精準的法寶。此外,未來園區內的所有自動駕駛車輛都將接入云平臺,實現統一管理、統一調度,保障安全有序運行。
據悉,這輛自動駕駛車由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牽頭整合行業資源共同研發制造,為L4級,即高度自動駕駛,在限定的道路上測試行駛,由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不需要人為進行任何干預。未來,國創中心將投放兩輛同款Lite,公眾可用手機預約體驗。
車輛限速確保駕駛安全
據悉,首鋼園區內正在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大致有8種類型,除新能源自動駕駛車外,還有用于服務觀眾的零食飲料無人售賣車、無人配送車、無人接駁車、無人快遞車、無人清掃車、無人巡檢車等,都在加緊測試,備戰“大考”。這些自動駕駛車輛是首鋼園精選的智慧“擔當”,為首鋼的智慧形象加分。
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行園區,首鋼園區有近20輛自動駕駛車輛運行。待園區開放后,公眾可零距離感受在身邊穿梭的自動駕駛車輛。
“公眾走近并體驗自動駕駛車輛,才能反饋給車企更多真實有效的數據,在反復測試修改中提升車輛的安全舒適性”。園區工作人員還表示,將通過車輛限速、企業與園區簽署安全協議等方式,保障游園安全。例如,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測試公司必須為測試車輛配備安全員,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園區內行駛不能超過25公里每小時,對車輛違反安全協議進行處罰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