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rnhv9"><nobr id="rnhv9"><nobr id="rnhv9"></nobr></nobr></address>

                歡迎訪問無人駕駛網! 本站服務 幫助中心
                我要求購 手機版 0755-85260609

                熱門關鍵詞 :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  高精度  德邦  汽車 

                官方公眾號
                技術首頁 解決方案 技術論文 應用案例 產品體驗 技術標準
                您的位置 : 首頁 > 技術
                解決方案

                收藏打印評論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二):不會寫代碼也能做無人駕駛工程師

                作者:陳光 來源:第一電動網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0日

                [摘要]第二篇我會結合Apollo 1.0和Apollo 2.0所開放的模塊,談談我對百度Apollo技術框架的理解。并告訴大家不寫代碼,如何成為自動駕駛工程師!

                [關鍵詞]Apollo,自動駕駛,工程師

                在無人駕駛技術入門第一篇里,我對百度Apollo 1.0和Apollo 2.0所用到的傳感器及控制器進行了介紹。

                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實現越復雜的功能,所需要的傳感器越多,對控制器的性能要求也越高。

                第二篇我會結合Apollo 1.0和Apollo 2.0所開放的模塊,談談我對百度Apollo技術框架的理解。并告訴大家不寫代碼,如何成為自動駕駛工程師!

                先上一張百度Apollo的技術架構圖。

                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排在云端工作的的模塊,剩下的模塊都是需要實時跑在車上的。

                Open Software Platform

                自動駕駛系統最為重要的軟件層。

                這一層包含了最底層的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和第二層的運行軟件所需的框架環境(Runtime framework),再到第上層的各個子模塊(地圖引擎、定位、感知、規劃、控制、端到端、人機界面)。

                Reference Hardware Platform

                自動駕駛系統所依賴的硬件層。

                這里不僅包含了控制器、GPS/IMU、HMI Device(其實就是顯示器)和LiDAR,還有即將在12月開放的Camera、Radar、和Black Box(暫時還猜不到這個黑盒的功能)。

                Drive-by-wire Vehicle

                線控的底層,不開放這個接口,就無法控制汽車。

                了解過百度Apollo發布會的童鞋想必都清楚,Apollo 1.0能實現封閉場地循跡自動駕駛的功能,Apollo 1.5能實現定車道晝夜自動駕駛的功能。

                我們從Apollo 1.0和Apollo 1.5開放的角度來看一下“功能實現”與“模塊開放”之間的關系。(暫不談云端,僅談車端)。

                Apollo1.0封閉場地循跡自動駕駛

                先上圖,下圖中紅色塊是Apollo 1.0所開放的模塊。

                如果要實現封閉場地尋跡自動駕駛功能:

                首先我必須有一輛開放了底層的線控系統的車(Drive-by-wire Vehicle),才能實現這個功能;

                自動駕駛程序要運行,控制器(Computing Unit)、顯示屏(HMI Device)都是不能少的;

                實現循跡功能,需要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在哪?因此作為定位所需要的關鍵模塊 GPS/IMU 被選中;

                硬件配齊后,來看看軟件。操作系統(RTOS)和軟件所需的運行環境(Runtime framework)是必須的,沒有他們,軟件是跑不起來的。

                最后是軟件層的子模塊,定位(Localization)用來處理GPS/IMU的數據。

                有了定位和需要跟隨的軌跡線,那么就要開始控制(Control)了。

                循跡時工程師需要控制自動駕駛系統,所以就有了人機交互界面(HMI)。

                這樣一套從工程師角度挑選所需模塊的工作就完成了。

                Apollo1.5固定車道晝夜自動駕駛

                同樣的操作,我們來分析Apollo 1.5實現的“固定車道晝夜自動駕駛”的功能。先看圖,圖中藍色塊為新增模塊。

                固定車道,意味著必須有車道線信息。

                Apollo使用了高精度地圖提供的車道線信息,這樣有了高精度的定位(經緯度)和我需要行駛的車道的經緯度區域(這么說不是很專業,主要是讓大家好理解,以后會詳細聊定位和地圖的關系),自動駕駛車就知道自己要在哪個范圍內行駛了。

                所以需要有處理高精度地圖數據的模塊——地圖引擎(Map Engine)。

                知道了自己要在哪個車道內行駛,車道內有障礙物怎么辦?

                這時候就需要有傳感器能感知到這些東西。其實Camera、LiDAR、Radar都可以檢測障礙物,Apollo 1.5開放的是激光雷達(Lidar)模塊。

                有了傳感器,必然有對應的感知軟件(perception)。

                感知到了障礙物,該剎車剎車,該加速加速,該避讓避讓,所以需要對無人車的行為有個規劃(planning)。

                Apollo 1.5還開放了End-to-End,這是另外一種使用深度學習的方法實現“固定車道晝夜自動駕駛”的方式,這里暫不討論。

                Apollo2.0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

                下面這幅圖是18年1月百度公布的Apollo 2.0,新增的模塊我用紫色背景標記出來了。

                你可以嘗試用剛才我提供的思路,想一想“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的功能,為什么需要攝像機(Camera)和雷達(Radar)。

                小結

                上面的分享其實是正經的“自動駕駛系統工程師”要做的工作,他們需要從“需求”推導出“架構”,進而決定使用什么樣的硬件裝到車上。

                如果你并不擅長寫代碼,又想從事自動駕駛的工作,不妨多了解一些傳感器及系統架構方面的知識(以后的文章中會對各傳感器做詳細介紹)。

                好了,這篇分享基本上可以讓大家對百度Apollo的技術架構有了了解。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關注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拒絕廣告0條評論

                ?
                網站首頁  |  誠聘英才  |  旗下網站  |  會員服務  |  本站服務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粵ICP備2021077332號
                Powered By DESTOON
                 
                娇妻在别人胯下哀求高潮

                            <address id="rnhv9"><nobr id="rnhv9"><nobr id="rnhv9"></nobr></nobr></address>